首页 >   
科技局

关于印发《2014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05-09 点击量:2040

 

镇科计〔2014〕34号 镇财教〔2014〕13号
关于印发《2014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各辖市区科技局、财政局,镇江新区经发局、财政局,市有关单位:

2014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全市中心和重点工作,以研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重点,结合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需求,进一步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决策咨询研究,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局编制了《2014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根据指南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

一、组织方式

1、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指南研究方向,可针对影响全市科技进步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与科技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题申报,项目名称自拟。经专家咨询后,研究确定立项项目。

2、鼓励支持高校院所、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软科学项目的研究,对有重要决策咨询参考价值的研究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为在镇江市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学术团体、咨询机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由软科学研究专家、产业领域的技术专家与决策部门管理工作者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申报项目。优先支持围绕“重点开发区域”、“优先开发区域”以及80个产业“三集”园区开展的研究课题。

2、申报项目的负责人应具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课题研究的工作积累,必须在研究过程中承担实质性的研究与协调组织工作。

32014年软科学计划项目指南列出的只是研究方向,申请人请参照指南细化具体研究课题,不得以上述指南方向直接作为研究题目,往年已经立项支持或实质性研究内容相同的项目不再重复支持。有本计划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限报一个项目。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必须附学历、学位、职称等证书复印件。

4、申报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力求做到实际研究方向与决策需求相结合,应有创新内容和明确的应用单位。课题研究必须结合镇江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需求展开研究,不支持纯理论研究项目。

5、项目所提交的成果,应在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建议或举措。项目成果引用或提供的数据应以2013年度数据为主,并确保真实、权威。研究工作一般应在项目下达后一年内完成,并形成2万字以上的研究报告。

三、申报程序及相关要求

1、项目需同时进行书面申报和网上申报。申报单位在镇江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http://222.186.84.227)进行注册和申报,并通过网上申报系统打印项目信息表和申报书。书面材料一式五份,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顺序装订成册,纸质封面,平装订。本通知及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样本可在镇江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镇江市科技局(http://kjj.zhenjiang.gov.cn)网站下载。

2、申报市级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导性计划的,可自行选题,指南代码为8888,不需要从网上申报,申报书封面的右上角注明申报软科学研究指导性计划,一式一份报项目受理中心。

3、项目法人及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出具信用承诺。

4、近3年有应结未结、暂缓暂停、强制中止、撤销项目、国家(省)项目验收不及时或有其它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能申报本年度计划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

5、项目申报材料需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盖章。

项目书面申报材料报送至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地址:长江路33号镇江广电大厦)二楼综合窗口A(科技局)。

6、镇江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于2014年5月8日开网, 2014年6月8日关网,项目书面申报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2014年6月9日~ 11日,逾期不予受理。

 

市行政服务中心联系人:徐志艳、周

联系电话:88983018、84429773

市科技局联系人:何锦润

联系电话:80822820

 

  附件:2014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镇江市科学技术局

镇江市财政局

201457

 

附件:

2014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01、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重点围绕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的机制;健全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路径和模式;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开展研究。

0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问题研究

主要围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深度融合路径;培育企业创新团队、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路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及产品创新;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创新载体平台集聚效应提升;科技政策落实推进机制、科技政策促进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机制和路径;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机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

03、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主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三集”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协同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路径;现代农业及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路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

04、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主要围绕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所涵盖的相关问题,包括城乡居民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乡就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教育公平、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问题;现代交通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问题研究;突发公众事件处理、应急机制构建、社会舆情监测与调控等;文明镇江建设对策,促进节能减排、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

05、知识产权发展和战略实施问题研究

主要围绕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设以及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体系建设;专利技术实施、转移及专利运营、专利导航促进产业发展等政策、制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关键技术专利预警分析与知识产权审查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